2011年7月6日

工科系莊哲男教授文稿

打造學術硬底子 遞上手心一把火

我的典範──夏老師
莊哲男
在成大工學院的老日式建築裡,有天有地、有水有風,在拱門緣廊之間,稚嫩的年輕人與學界巨擎一起築夢成長。這裡的44年前,我遇到了人生的導師-夏漢民老師。因為他,這裡的44年後,我返回工科系任教傳承,如同老師一樣,持續著改變更多年輕人的未來與命運。

有一天、在寒冷的夜晚,我打開iPad,一字字在平面電子板上、用手寫老師三個字的時候,心情激動異常,感慨萬千!回想起44年來跟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彷如昨日。
一、師生緣起:打下一輩子的硬底子!
老師到成大工科系任教那年,我才剛升大學三年級,當時原本教導我們流體力學的張正生教授,突然宣布下學期熱流課改由老師授課;此消息一出,大家當場一陣錯愕譁然!老師的流體力學教得深入淺出、物理觀念說明得清楚易懂,清楚解釋出每個數學項目的物理來源,對工科的學生打下很好的基礎功,因此我們理所當然地都希望師能繼續教授我們其他相關課程。
在此狀況下,大家對於老師的來臨,抱持著少許期待,卻混雜了多一點的恐慌情緒。少許期待的是,「聽說」終於有了一位留美博士、又在美國教過書的教授到工科系來;但多點恐慌的是的,原本老師打好的數學結合物理的觀念,「可能」就此中斷。帶著不確定性的緊張,班上幾個膽大的同學,課後找張正生老師「談談」,希望從張老師那裡探聽到一些正面的信息,結果老師帶著爽朗的笑意說「安啦!」。
我們忐忑的情緒,在上完第一節老師的課後,所有憂慮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慶幸工科系又多了一位好老師。老師在上課時,對授課總是有備而來,每堂課黑板從左起整整齊齊寫到右邊,常常到下課時,課本包含課外資料,都好好的放在講桌上未曾翻開過。在推導公式也從不含糊,著重其因果關係,從最基本的源頭開始逐步推演,淺而易懂。出考題更是用心,他總是考基本概念,學生光是背公式沒用,因為有的公式太複雜,除非懂得公式的推導,否則容易背錯及應用錯誤。老師這套教法,到現在我還在延用,同樣備受學生歡迎喜愛。
除了對教學認真且對學生用心教導,老師對研究同樣相當執著。不管白天晚上,甚至星期假日,都可以在系館看到老師的身影。在1960年代,老師教課時數繁重,每學期的課程都是4門課以上,故此研究時間被壓縮到極小值,但老師堅持研究寫論文。他曾指導我們幾位有興趣作專題的學生,做氣墊車的專題,在他的指導之下,我跟老師學習到做研究的方法及樂趣,此深深影響我日後走上研究這條漫漫的長路,雖然孤獨,但趣味無限。

二、鼓勵深造:走!硬著頭皮、光著膀子出國去!
1969年,是人類科學發展重大的一年。那一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而當時的我,卻還只是個不知未來出路在哪的徬徨大四小子!
當時,老師鼓勵我們繼續深造。因為國內只有少數大學設有研究所,選擇並不多,但美國正值太空急速發展期間,尤其太空人登上了月球,更是吸引許多年輕學子嚮往到美國參與太空研究行列。因此,老師認為,若能到先進國家學習研究,從工程科學的制高點看科技的發展,如此才能深入淺出體會到科技研究的脈絡。想當時朱越生老師成立跨領域的工程科學系,與美國的太空發展不無關係。
也由於老師透過在工科系任教,提供我們國外的一些信息,因此讓我「偶然的」踏上留學這條漫長且艱辛的道路。「偶然」是因為我當時家境並不富裕,留學是一個只能在夢裡偷偷想的事;但老師卻肯定告訴我,有把握幫我爭取到獎學金;對我而言,幾乎是不可置信的夢想成真。
而我在工科系畢業後,隨即考上預官,被分發到高雄六十兵工廠,幸運的是,當時是單位採上下班制,讓我有晚上時間唸書。加上當兵時碰到多位從中國大陸逃難到台灣,有著優秀學歷背景的上校長官,積極的鼓勵我出國留學,給了我充足的時間,準備托福考試及GRE。更重要的是,因為老師的強力推薦函,讓我得到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的研究獎助金,解決我最頭痛的學費問題。
直到我在出國前兩個月,才跟家人提起出國之事。沒有出過國的父母親,並不曉得美國有多遠,只曉得光是我的單程機票,就要他們不吃不喝好幾個月才能湊足,而且還得跟阿姨借保證金(我到美國後隔日即寄還阿姨保證金支票),一翻折騰後,終於順利啟程。
很幸運地,我靠了這份獎學金,竭盡所能地在一年內,打破學校歷史紀錄的完成碩士論文。猶記當時的指導教授,對我在成大工科系所學的熱流學及FORTRAN的程式寫作能力,讚譽有加。也因此,後來指導教授還極力推薦我到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少一段轉折,也因此讓我遇到國際著名太空動力學家 Professor Meirovitch
在國際著名太空動力學家 Professor Meirovitch積極的鼓勵及說服下,我轉攻太空動力學,開啟我參加NASA研究團隊的大門!自此,我一生中所參與的研究課題,絕大部分都跟NASA有關。
回顧往事,一路走來,苦盡甘來!我能夠順利的轉行、能在三年之內作完博士論文,都跟我們工科系在工程力學及工程數學的良好基礎有關;我衷心感謝,師在當教授兼系主任期間,用心規劃及加強跨領域的基礎課程。
三、師生情誼:寒夜裡,在我手心裡遞上一把火
1977年,我在留學7年後回國省親,在機場辦理出境手續時,發現承辦人員投以異樣的眼光;果然,本該於48小時內辦好的出境手續,出了狀況!
當時,我第一位想到可幫忙的,就是時任高雄工專(現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的老師,老師在校長辦公室裡,即刻打電話給青年反共救國團的鄭心雄博士,後來我拜訪博士時,經他側面了解,才發現我被列為國民黨的海外黑名單,只是並不清楚情況有多嚴重。直到現在,我猶記得他碎碎念著:「怎麼還會有這種事呢!」。讓我感動的是,博士並未因此婉拒幫忙,反而堅信只要向相關單位解釋清楚,應該就可以解決。
師和鄭博士的支持、多方的協助及美國國務院的關切下,事情總算出現轉機,入出境管理局終於同意給予出境證(條件是本人得到警備總部親自領取)。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一般人對這種事件避之唯恐不及,但老師還是公開出面保障學生人權、人身安全,這樣的師生情誼,讓人感動一生。
四、為國打
1980年,夏老師接任成功大學校長,那時他為延攬國外優秀人才,以校長的身分,親自到訪洛杉磯。當時以他的身分,大可接受駐外單位的接待,但老師卻聯絡我,要我開車帶著他到各個研究單位參訪,其中包含了我那時服務的加州理工大學噴射推進實驗室。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夏老師那次是下榻於我的簡陋住所,而不是駐外單位所安排的豪華飯店,此舉可看出夏老師對於師生間的情誼非常重視,且行事簡樸低調。
另一次,1981年的一個晚上,我接到工科系周有禮老師打的越洋電話,說是夏校長積極推動國際化,因此成大要舉辦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工程科學及力學」,此會議由老師籌劃,希望我能幫忙邀請15位國際著名學者到台灣演講。由於時間緊迫,必須在兩個禮拜內提供名單,我當機立斷,即刻邀請美國宇宙航空學會(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副會長、美國Columbia University機械系教授- Professor Richard Longman出面當國外召集人 (如圖一),而由我在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任職時的舊識、化工系主任 Professor John Seinfeld及美國普渡大學航太系孫景德教授,當國外的共同召集人。用此方式,依其各自的領域邀請到歐美十來位著名教授,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糸 Prof. George Leitmann、 杜克大學機械系 Prof. Earl Dowell等,說服這些學界巨擎同意到當時在研究方面還是起步階段的台灣。
此會議場所,就是當初剛建造完成的成大國際會議廳。會議期間盛況空前,嚴前總統特來校致開幕詞(如圖二),並及參加會議晚宴。夏校長親自致歡迎詞(圖三),學校師生參加踴躍。會議結束前,有一特殊節目或總結,由各Session Chairman針對每一篇論文做些評論,而老師一有空就來聽講,並和周老師及Prof. Longman,把所有在會議發表的論文蒐集編輯成書。另外為了科技外交,老師特別安排10位左右的國外學者會見孫前行政院長(如圖四)。我也因籌備有功而得獎(圖五)
1991年,夏老師擔任國科會主委,為創立太空計畫室(現為國家太空中心)四處奔波,因台灣尚未有國際級的研究機構,夏老師希望借用國外的管理人才及制度,以高薪禮聘國內外人才,期望能早日達到國際水準。此單位在1993年成立,我也因此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回台灣幫忙。夏老師將太空中心的系統發展處及人造衛星的廠房設立在成大,因為成大那時有全台唯一的航太系所,極適合太空研究之發展及人才培育。但可惜夏老師不久後轉任政務委員,系統發展處也就遷離成大了。我也因夏老師的離開而結束了短暫的協助工作。同年6月,我欲申請國科會的訪問學者,回到成大當客座教授,卻碰到了阻撓,國科會不知原因的拒絕我的申請,所幸當時成大馬哲儒校長聽聞此事,遂聘任我為工科系的專任教師,給了我機會讓我能回母系服務,可說是因禍得福。
五、師恩感召 返校傳承
老師給我們的感覺,如慈父對自己的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從授課解惑、鼓勵深造,到珍惜師生情誼,老師的一舉一動,確實是我最好的學習典範。我之所以回國返校到母系服務,部分是受老師那無私為國服務的影響;老師是我這一生中的楷模,情誼永存我的心。趁這個機會老師說聲謝謝;但願生生世世能續這寶貴的師生緣。謹祝 老師政躬康泰,福壽緜長!


【作者簡介】
    莊哲男先生,台灣省雲林縣人,1945年生,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學士,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工程科學學系碩士,美國維琴尼亞理工學院及大學工程科學學系博士。現職為成大工程科學系教授。
    前於留美學成後,歷任馬里蘭州電腦公司研究員,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動實驗室研究員,科羅拉多州馬丁太空公司資深研究員,太空總署連格理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德州農工大學兼任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工業大學講座客座教授等職。
    嗣應聘返台於母校成大任教,並與國立台灣大學為合聘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為合聘講座教授;且先後榮任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院長。
    其發表論文逾200篇,期刊論文亦逾100 篇, 專利三件,教科書二本為: 《應用系統認識別》(1994),《 結構控制》(2001)。膺任國內外五種學術期刊之副編輯,則有台灣《機械工程學會期刊》,美國《振動控制期刊》、《機械工程學會振動音響期刊》、《航空太空學院導航控制動力期刊》、《宇航學會宇航期刊》。
    榮獲重要獎項為:美國宇航學會會士 (Fellow)、航空太空學院院士 (Fellow)、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 (Fellow)、航空太空學院力學控制獎、宇航學會德克佈勞爾獎、太空總署工程卓越成就獎座;國立成功大學傑出校友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