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機械系蔡明祺教授文稿


推動「技職高教」與「產學合作」的巨擘---
夏漢民校長八十大壽誌慶                 蔡明祺 敬撰

     2011農曆兔年前,承蒙陳金雄校長力邀,囑我提筆為文共襄盛舉,祝賀夏校長八十華誕。夏校長一生奉獻杏壇,桃李滿天下,出仕科技行政,更提攜無數產官學界菁英,濟濟多士,都比我更有資格闡述夏校長一生對國家科技與教育發展的貢獻。但回顧自己三十多年來從技職體系轉至學術研究的心路歷程,雖與夏校長沒有直接的師生或從屬淵源,卻是亦步亦趨追隨他的前瞻視野,更是夏校長推動技職高教與產學合作最大的一個受益者。撫今追昔,心存感念,欣逢夏校長八十華誕,謹以後生晚輩之誼,略述此一歷史機緣,表達對夏校長的崇敬與謝忱。

    民國六十一年夏校長獲聘出任高雄工專(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身)校長,即將技職教育當成校務發展重點,不但設立二專部,讓高職教育向上延伸,更接受經濟部委託,積極推動建教合作業務,為畢業生爭取台電及電信局等機構建教合作的就業名額。夏校長當年開創技職高教的努力,讓我得以在民國六十三年考進高雄工專電機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但一圓進修的夢想,更在次年與班上四位同學一起通過考試,進入電信局建教班接受訓練。至今那四位昔日的老同學仍繼續在電信局高就。

    就讀電機科二專期間,因興趣使然,喜歡動手拆解電子電路,在徐晉元老師指導下,利用暑假期間義務製作了四十多套電子IC邏輯電路教具,供修課學生實習使用,獲得夏校長記一大功獎勵,受到莫大的鼓舞。這是我生平首次榮獲校方獎勵,至今猶感念在心。民國六十五年,我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畢業典禮上不但榮獲夏校長親頒獎狀及親筆簽名書「數位邏輯電路」,父親更受邀出席並獲校長接見,讓我深感榮耀,激發我向上提昇的動力。

    隔年,夏校長因治校績優,榮任教育部技職司司長,任內推動技職高等教育更是不遺餘力。他曾說道:「科技愈進步,前瞻實務應更求落實,技職教育是很務實的,如果不被重視,主要的是技術無法落實到基層,就會發生問題」(註1)。當年台灣的教育體系,從高中、大學、至研究所已有完整的升學途徑,而技職教育系統僅有高職、專科、及技術學院。夏司長鑒於國內高科技產業技術人才之需求,決心推動技職教育的延伸,在技術學院設立研究所,建立高等技職教育。民國六十八年起,技術學院開始增設研究所,技職教育之一貫體系終於成型,不但提供技職學生進修深造的管道,更在原本大學教育體系外,擴增完整的技職教育體系,形成大學及技職雙軌並進的教育結構。夏校長可能不知道,我又是這個前瞻教育改進計畫的受惠者。

    我在民國六十七年服完海軍預官兵役後,因電信局建教合作案,進入台南電信局任職一年,隔年考入台灣技術學院(台灣科技大學的前身)電機系二技進修。台灣技術學院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技職教育院校。民國七十二年,我從台灣技術學院電子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隨即考上成大電機系博士班,再度跟當時擔任成大校長的夏校長結下師生的情緣。

    民國七十二年就讀博班的同時,很幸運地能有機會在成大任教。這要感謝當年的機械系主任翁政義教授,大膽破例聘用具電機專長的教師在機械系任教,也開啟了我個人往後二十多年,名符其實的機電整合之教研生涯。民國七十五年又蒙機械系主任的鼓勵與推薦,在夏校長的大力支持下,獲得國科會公費資助,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專研自動控制理論,於民國七十九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並回成大機械系擔任副教授職,開始從事學術研究。巧合的是,夏校長一生求學經歷也是從職業學校、海軍官校、一路奮進至成大研究所、國外深造獲工程科學博士,再回成大任教。從技職教育出發到投身學術研究場域,夏校長一生卓越的奮鬥歷程,冥冥之中,正是我效法學習的典範。

    民國六十八年夏校長出任教育部常務次長,隔年轉任成大校長,是成大由校友出任的校長。任內開辦通識課程,持續推動建教合作,廣邀產業界先進到校分享經營事業之理念與經驗,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產業實務,實為建教合作另類又具創意的推廣模式。

    民國七十七年夏校長奉調擔任國科會主委,積極促進學術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界應用,開啟了以實務專利及技術移轉為執行績效之計畫。國科會也開始扮演中介角色,引導學術與產業合作,促進產業升級與科技發展。夏校長在主委任內,更首次推動產學合作目標型導向的計畫,於民國七十八年補助成大機械系顏鴻森教授所主持的第一個多(五)年期大型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變導程螺桿傳動機構之電腦整合設計與製造」,總經費高達億元,是當時政府推動產、學、研界合作的創舉,後來更促成國科會設立產學合作補助計畫的機制,使學術研發能夠將成果移轉至企業界,並透過完善的機制回饋社會,將相關收益運用於未來的科技研發上,帶動學術資源與產業發展之間正面的循環效益,創造產學合作雙贏的局面。

    多年來,台灣的工程教育最欠缺的就是實務經驗,以醫學院的訓練為例,醫學系學生修習五年醫學知識後,必須要到醫院實習兩年,用意就是要磨練實務經驗,否則病人怎敢讓醫生開刀!夏校長作為國內推動產學合作的先鋒與領導者,積極建立產學合作機制,讓民間企業有機會與學界互動,可直接參與研究計畫,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實習環境,使學生有機會鍛練基本功,藉著協助解決廠商的問題,間接達到實務學習的機會。現今產學合作的績效已是國科會重點推廣目標之一。我在民國九十六至九十九年有幸擔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在夏主委任內所奠定的紮實基礎上,持續以推動產學合作為目標,落實產學合作的績效。這又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最佳的寫照。

    回顧夏校長多年來積極推動技職高教與產學合作的貢獻,深深影響我這二十多年來的學思歷程。從技職教育轉換至學術研究之雙軌養成過程,讓我有機會真正結合技職實務與學術理論,深耕機電整合的應用技術,為台灣的產業升級盡棉薄之力。這些年來,創立馬達科技研究中心,致力於國內馬達技術的研發,與國內數十家馬達廠攜手合作,包括台達電子、建準電機、東元電機、大同電機及永大電機等大廠,更和中鋼公司共同設立工程研究中心,積極投入人才培育,協助產業創新研發。這些點點滴滴的努力,如果還有一些成效和貢獻,都要感謝夏校長這位生命中的貴人。

    馬達科技中心的團隊,多年來以慈善事業的精神推動產學合作理念,為中小企業培養實務技術人才,背後一個重要的動力,正是落實夏校長一生戮力推動產學合作的信念與理想。敬以此文,表達對夏校長衷心的祝福與感念。


(註1) 摘自《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刊》九十三年八月。


【作者簡介】

        蔡明祺為成功大學講座/機械系教授/兼任成大研究總中心主任,1983年起在成大機械系任職至今,曾任國科會工程處控制學門召集人及國科會工程處處長(2007-2010年),蔡教授曾獲多項國內外學術榮譽,如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及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兩次,英國電機電子學會(IET) Fellow,中華民國自動化科技學會(CIAE) Fellow,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CACS) Fellow,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東元科技獎、李國鼎科技金質獎、經濟大產學深耕獎等。蔡教授長期投入馬達控制應用及馬達驅動、設計等相關的研究,1999年於成大設立全國唯一的「馬達科技研究中心」,2002年設立馬達科技數位學習網,定期發行電子週報,以務實性方式協助產業關鍵技術之研發及高階研發人才之培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