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

顏鴻森副校長文稿

開創新局、用心盡責、提攜後學的大校長
校長今八十,貢獻豈止八十;成功奠基石,頂大漸成事實。
顏鴻森

19800801日,夏漢民博士就任成功大學校長,同一天,我進入成大機械系任教,或許是這種緣分,加上我倆皆為機械工程背景,多年來夏校長一直對我關愛有加。獲知慶祝校長八十華誕活動將發行紀念文集之際,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共襄盛舉,將過去三十年來與夏校長的互動點滴形諸筆墨,和大家分享。

一、主動用心,充滿活力積極做事

剛到成大未滿一個月,夏校長即找我面談,提到當時具博士學位的機械領域學者,幾乎都是熱傳流力或固體力學專長,少有主修設計者,因此要我規劃從成功校區到光復校區地下道的階梯。年僅29歲的我,惶恐不安的接下這項陌生的任務後,立即找尋資料研讀,並請教相關同仁。本著面對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將該地下道的功能定調為:以行人通行為主,騎腳踏車者須牽車通過,其它車輛無法進入,一周後提交設計概念圖。這是我首次與夏校長互動,當時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充滿活力、很想做事的校長

具碩士學位的內人,於198008月獲聘為嘉南藥學專科學校(今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師。198206月,當時的主任秘書李茂雄教授代表校長來電,鼓勵並促成她轉至於198208月成立的生物系(今生命科學系)擔任講師。事後體會到,夏校長為了替位處南部、延聘師資不易的成大,吸引並留住海外學人任教,儘量促成具適當教師資格的教授配偶到校任教,這也是1980年代成大增加不少夫妻檔教授的背景。當時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用心良苦主動且行動的校長

二、善體人意,心胸開闊提攜後學

198408月,我獲准留職停薪前往美國General Motors Research Laboratories 工作。198606月返校復職時,夏校長(包括當時的工學院馬哲儒院長、機械系翁政義主任)即找我面談,要我擔任擁有一千兩百多位教職員生的機械系所主管(與當年中山大學的人數規模不相上下)。年僅35歲的我更加惶恐不安,雖說是提拔青年才俊,但總覺得此責任會壓垮尚是學界幼苗的我,因而加以推辭。校長接著說明,由於林石甫教授(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教授)前往裕隆汽車工程中心任職總工程師、陳興時教授(今榮剛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借調至工研院材料所擔任副所長,具有博士學位的教職人力一時青黃不接,還是要我接下此職務。幾經考慮後,單獨面報夏校長,由於年紀輕歷練少,研究和教學尚未自成一家,加以計畫中的家庭成員亦未齊全,只能勉強擔任一年主管(系主任和所長),好讓校方有充裕的時間尋覓適當人選。就這樣,我於198608月戰戰兢兢的接下系所主管重擔,成為機械系最年輕的主任。198704月,由於完全沒有感覺到校方有在延攬主管人選的跡象,加上我已成功延聘9位優秀海外學人前來任教,因此再次向夏校長解釋不想擔任主管的初衷;甚至提到由於工作壓力大,遲遲無法生育老三的窘境。校長強調,最好做完一任三年,有這樣的行政資歷,往後的學界生涯會海闊天空。我本能的回答,將一輩子在成大任職,不會應徵其它工作,用不上此資歷。就這樣,校長於198706月告知可於0731日卸下行政職務。當時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不拘泥過去、有魄力提攜年青後學的校長;感受更深的是,夏校長是位心胸開闊、願意保護年青學者成長的校長。順便一提的是,期待多時的家庭成員老三,終於在198809月出世,為成醫第96號嬰兒。

三、勇於開創,全心投入校務發展

有鑑於國際交流日益重要,夏校長於198806月找我面談,告知將於198808月在秘書室下成立國際合作小組(其後轉為研究發展委員會/研究發展處學術合作組、國際學術處、及國際事務處迄今),統籌對外事務,且要我擔任該小組的召集人;當年的我並未惶恐不安,而是默默接受。198807月,夏校長奉調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一向視行政工作為畏途的我,竊喜此公差會消失於無形;然而,馬哲儒教授於198808月接任校長時,還是要我擔任此職務,直到199008月轉任國科會工程技術推展中心主任為止。當時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用心了解校務勇於開創新局的校長

198810月,擔任國科會主委的夏校長找曾繁城先生和我到主委室談話,對我說:「你已升等為教授、已獲得二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也有了老三,應該做件對社會有Impact的研究計畫!」當時並不清楚其內涵究竟是什麼,但是了解到,國科會所資助的工程類研究計畫,大多是內容與實際應用無直接關係的基礎研究,若要做出對社會有Impact的計畫,或許可從推動大型產學合作研究計畫著手。

當時37歲的我,欣然勇敢地接下這個挑戰,並於1989年思考出,此類計畫的成果,除須具備學術價值和人才培育的目的外,應擁有智慧財產權,並將所發展的技術移轉至民間企業,而且最好是計畫一開始就有廠商參與。其後我身先士卒,於199001月提出「變導程螺桿傳動機構之電腦整合設計與製造」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書,計10個子計畫,有10~12位教授參與,為期5(199008月至199507),總經費約新台幣壹億元;具體成果包括:培育50位博碩士生,發表105篇學術論文,獲得8件國內外專利及14件軟體著作權,有4家公司簽約技轉7個項目,近900人次出席3場成果發表會及1場人才培訓班,並且讓合作廠商因此推出技術規格世界一流的劍桅式無梭織布機。

早期的產學合作計畫,民間企業無法直接提供研究經費至國科會,而且有關資助民間企業的計畫是由經濟部主政。夏主委為了開闢國科會可主導學術界與民間企業直接合作研發的管道,於19920526日安排我和李榮顯教授列席行政院首長早餐會報,向郝柏村院長及其行政團隊簡報變導程螺桿產學計畫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會中郝院長裁示:「雖然與業界產品有關的業務是屬經濟部輔導的範圍,但是如果廠商參與國科會的研究計畫,可有效提高科技研發的水準、加速本土產業的升級,那麼部會間的業務有些必要的重疊是健康的。」此後,國科會立即有系統的鼓勵大學教授走出僅做基礎研究的象牙塔,勇敢的擁抱業界,規劃和落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鼓勵民間企業與學術界合作研究計畫辦法(申請注意事項)」,其後轉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產學合作研究計畫作業要點」迄今。當時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全力投入做甚麼像甚麼的主管;現在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眼光前瞻果斷執行知人善用、不可多得的機關首長

四、仁者長壽,無限感恩衷心祝福

轉眼間,18(1969)進入成大就讀、29(1980)回到成大任職的我,已年過六十。四十來年,有幸見證本校由以工學為主的省立大學,升格發展為全方位的國立大學,並且穩健地朝著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前進。我的感受是,夏校長在成大八年的開創新局和用心盡責奠定了本校成為國內頂尖大學的雄厚基礎。再者,夏校長保護三十來歲的我免除系所主管的行政桎梏、可專心教學研究和家庭成長,提攜四十歲的我構思、規畫和執行嶄新的大型研究計畫,使得我的學術研究和行政歷練有環境、有機會一步一腳印的成長和成熟,對於年過五十陸續獲得一些學術榮譽,如傑出人才獎座、成功大學講座、國家講座等,扮演了非常關鍵的早期角色。我的感受是,夏校長是位宏思維無私心提攜後學的大校長

欣逢夏校長八十華誕,由衷祝福校長暨夫人身體健康、諸事如意,並撰此文表達崇敬和感恩心意。



人物:夏漢民 (國科會主委/)
顏鴻森 (計畫主持人/)
李榮顯 (共同主持人/)
時間:19930705
地點:成功大學科技大樓一樓
      變導程螺桿計畫實驗室
背景:本計畫購置的五軸加工機







【作者簡介】

顏鴻森博士為成功大學講座/機械系教授/兼副校長,1980年起在成大任職迄今,曾任中國技術服務社(中技社)機械工程師、General Motors Research Labs.資深研究工程師、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副教授、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及大葉大學校長。顏教授曾獲多項國內外學術榮譽,如ASME Fellow & Mechanisms Conference最佳論文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傑出人才講座、東元科技獎、以及教育部學術獎和國家講座等。顏教授以蒐研古早鎖具為嗜好,希望成為散文作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