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校長--夏漢民博士
彭耀南
一、前言
夏校長是我研究所的學長,民國50年我進成大念土木研究所時,他已經由機械研究所畢業赴美深造,當時只聞大名未能見面。59年我回成大兼課時,有一天到計算機中心找我們的老師林柏堅教授,恰好漢民學長也在;經過介紹,終於認識了仰慕多年的學長。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一位非常斯文的學者,沒想到過了幾年,在民國61年初奉派接長高雄工專,成為我們的校長。
夏校長是我研究所的學長,民國50年我進成大念土木研究所時,他已經由機械研究所畢業赴美深造,當時只聞大名未能見面。59年我回成大兼課時,有一天到計算機中心找我們的老師林柏堅教授,恰好漢民學長也在;經過介紹,終於認識了仰慕多年的學長。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一位非常斯文的學者,沒想到過了幾年,在民國61年初奉派接長高雄工專,成為我們的校長。
工專成立於52年,最初只有化工土木二科各一班,以後逐步增科增班。但由於當時國家財政不寬裕,學校經費短缺,大部分經費只能拿來逐步蓋校舍,試驗設備則未盡理想;最初幾年只好請成大支援實驗課程,備極辛苦。夏校長接長工專之時,學校雖有六科(化、土、機、電機、電子、沖模),也只是略具雛形而已。夏校長來校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增加碩士以上的教師,最初兩年就聘了三十多位年輕的碩士,教師陣容一下子就壯大堅強了許多。
第二步就是建立行政團隊,以利校務推動。61年恰有世銀貸款可做充實學校設備之用,工專爭取到三千多萬元,當時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如何有效地運用,充實設備,發展學校,成為校長的重要任務之一。校長最高的指導原則是(1)要最好的;(2)最先進的;(3)最便宜的儀器設備。除供學生實習之外,還可以給老師們做研發工作的;也就是一個錢要當好幾個錢用,所有參加工作者,備感壓力。有關人員,為了在期限內做好事情,大家都盡力以赴。其中實習室主任曾勘仁副教授(後轉東勢高工)、陳金雄秘書(後轉總務主任,僑大校長)、李主秘等,天天在校工作到半夜三更,令人不勝欽佩!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校長頭上增加了不少白霜(白頭髮)。第二件就是建立選修制度,將重要課程分類,串起來規定選課的先後次序,將學生的基本學識嚴格地打好基礎,遂使工專的畢業生個個都是真才實學,受到社會的肯定。
三、甜蜜的成果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一切順利,效果顯著,學校氣象更新了!民國63年,專科學校第一次評鑑時,高雄工專脫穎而出,與歷史悠久的台北工專並駕齊驅,在設備之新穎及校內之朝氣上,甚至有超越台北工專之勢。從此高雄工專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確定了在專業技術教育上的領導地位。今天工專已改制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規模擴大,學生眾多;60年代初期,夏校長的努力,功不可沒。
四、回憶往事點滴
(一)公事上的相處
校長接長工專當時,我是土木科的主任,不久他要我兼夜間部主任,第二年要我兼教務主任,直到校長高升技職司司長為止,密切相處了5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得到甚多的指導,至今仍然懷著感謝的心。記得有一次,我送簽呈上去,校長看了說一句,事情的看法不能只有一個方向,應該要多方面探討,簽呈上的擬辦應該提出幾個方案,讓首長有研判的機會;無形中給我開了竅,影響了我以後處理事情的方法。
(二)團隊的行動花絮
在世銀貸款洽公期間,我們經常追隨他,往返台北與高雄間。當時為了節省時間及經費,經常搭夜車從高雄出發,黎明時分抵達台北,稍作休息,即參加會議及洽公。大家雖然辛苦,卻無一句怨言。他凝聚了一切力量,帶著我們向前衝,而每次到台北時就請我們吃早點,也是個美好的回憶。
(三)公私分明的作風
夏校長的作風,公款絕不私用。平時和我們聚餐,除非是公務或開會,都是自掏腰包;有時我們要爭著買單,他就擺起面孔不肯通融。首長專用的轎車,甚少看到校長夫人獨自乘坐;公器不私用之典範,令人敬佩!
五、結語
夏校長於民國66年10月離開工專到教育部,後由司長、次長轉任成大校長,將成大發展成一完整的大學。後轉任國科會主委、政務委員直到退休,迄今有三十多年。我們團隊中曾勘仁教授亦於65年轉任東勢高工校長,陳金雄主任則一直隨侍最久,幾乎沒離開過校長左右;李主秘茂雄最後也在成大退休,我則在68年轉職交大。大家雖然各奔東西,可是我們團隊的感情依然如昔,時有聯繫。現在雖然大家都已經退休了,可是大家又都在個別的另一跑道上默默地工作,不曾放鬆自己,盡力的付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觀吧!最後,謹獻上衷心的祝福給我們的良師益友——漢民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